近年來,以智能溫室大棚為代表的設施農業已經成為農業現代化最火爆的業態形式之一。
顧名思義,設施農業是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統的溫室等設施。它通過集成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現對溫室內部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與精準調控,如
溫度、濕度、光照度及CO2濃度等,從而為作物提供最適宜的生長條件。可延長種植季節、提高產量、改善品質,保護植物免受病蟲和惡劣天氣的影響等優勢。設施農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機遇。統計數據顯示,早在2019年中國溫室大棚行業市場規模655.42億元,2023年中國溫室大棚行業市場規模802.45億元。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農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此外,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綠色低碳農業成為重要發展方向。設施農業作為數字農業的重要載體,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技術挑戰:高度依賴先進的技術支持,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然而,當前部分關鍵技術尚未完全成熟,設備成本高且維護復雜,對農戶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同時,智能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是一大考驗,任何技術故障都可能對作物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市場挑戰。盡管市場需求日益增長,但智能溫室大棚等設施的初期投資大,回報周期長,使得部分農戶和企業望而卻步。此外,市場競爭激烈,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也是一大挑戰。
設施農業作為農業現代化新模式,具有以下幾種發展趨勢。智能溫室大棚應與現代工業技術進一步結合,提高硬件質量,增強配套能力。我國設施農業要在建筑結構工程、材料工程和節水節能工程方面進一步發展,在提高主體結構質量的同時,應不斷增強配套能力。趨勢二:產品生產向標準化發展。設施農業產品生產將向標準化發展,包括溫室及配套設施性能、結構、設計、安裝、建設、使用標準,設施栽培工藝與生產技術規程標準,產品質量與監測技術標準等。
趨勢三:加強采后加工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設施農業未來將加強采后加工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包括采后清洗、分級、預冷、加工、包裝、儲藏、運輸等過程的工藝技術及配套設施、裝備等,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國際市場競爭力。趨勢四:與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結合。智能溫室大棚與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結合。實現光、溫、水、肥、氣等因素的自動監控和作業機械的自動化控制等。
與信息技術結合,建立以產品、技術和市場等為主要內容的網絡化管理、模式化運行、遠程服務等。與生物技術結合,開發出抗逆性強、抗病蟲害、耐貯藏和高產的問世作物新品種,提高溫室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利用生物制劑、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專用生產資料,為社會提供更加豐富沒有污染、安全的綠色健康食品。